企业4个月遭5次吃拿卡要 警惕“罚款创收”抬头

  办证、检测、现场评审都要收钱,并且要求企业请吃饭、送红包……近日,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五督查组在江苏省兴化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明察暗访时发现,该市市监局部分工作人员在办理培训证明、出具检测证书、开展现场评审等环节,向当地20多家企业吃拿卡要,不仅干扰企业生产经营,也给企业造成沉重负担。

  以代办为名索要费用,通过第三方收取费用,要求企业请吃送红包……督查组发现,今年2月,某塑料制品企业到兴化市投资办厂,4个月内,便遭遇了以各种名义进行的吃拿卡要5次,甚至连“500元报销路费”都不放过,涉及金额达2.1万余元。这般随随便便找个理由,就向企业“乱伸手”的做派,实在过于“吃相难看”。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现象在当地绝非个例,而是有着相当的普遍性。比如,有企业负责人直言,“执法部门三天两头来厂里检查,连门口放个孩子的玩具都被记录说不规范。想在这里办企业,就要先认识有关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想认识就得送东西,不送就搞不下去”;还有的企业有苦难言:“兴化市各个执法部门没事就来厂里查一查,吃拿卡要是常态。我们还必须找执法人员指定的第三方机构做检测,每年检测4次要花1万元左右,想在这里开厂不按他们的来不行”……

  如此几近“雁过拔毛”的霸道作风,发生在当前全国上下推进为企业减负的大背景下,尤为让人惊诧与愤慨。它也真实地提醒监管部门,千万别低估了一些地方在改作风、优化营商环境上的真实效果。如此持续数年的向企业“乱伸手”的荒唐做法,居然要靠国务院督查组来揭开盖子,这里面所展示的地方治理上的“失灵”,同样值得深思。正常情况下,企业遭遇吃拿卡要,本该可以通过明确的渠道进行反映,然后得到及时的纠偏。但当地“办企业先送东西”成为常态,在长时间内被听之任之,显然不能只归咎于个别工作人员的利欲熏心。只有真正激活地方的治理效力,才能确保及时对乱象加以制止,避免形成破窗效应。

  在当前背景下,一些地方部门向企业“乱伸手”,且无法得到有效纠偏,其背后是否对应着一种“罚款创收”思维的抬头,更值得严肃审视。事实上,去年年底,国务院就公告了“河北省霸州市出现大面积大规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的典型案例。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严格禁止以罚款进行创收。这几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经济下行,地方财政压力也相应加大,这确实是客观事实。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以更大力度,避免一些地方部门打企业的主意,遏制向企业“乱伸手”的冲动。要知道,不管是以何种名义对企业吃拿卡要、乱收费,还是找各种理由对企业罚款,本质上都涉嫌权力的滥用,都是对企业的“霸凌”,不仅将给企业增负,也是对地方营商环境的直接破坏。

  应该看到,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越是增大,越应该注重为企业减负。最近,国务院督查组分赴全国多地开展实地督查,一个重点督查的方向就是“稳增长、稳市场主体、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落实情况,这无疑释放了直接信号。地方财政压力要得到缓解,归根结底要靠市场的繁荣和企业的正常发展。如果违背这一规律,不顾企业死活“薅羊毛”,无异于是竭泽而渔,只能透支一个地方的未来,也伤害稳经济大盘的根基。

  因此,这一典型案例的公告,也应敦促更多地方应举一反三,加大对各类伸向企业的“黑手”的查处力度。同时,畅通各类监督、曝光渠道,让企业拥有可信赖的“求助”路径。唯有双管齐下,抖客网,企业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环境,实现轻装上阵,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财力充实也才能有源头活水的支撑。

原标题:【企业4个月遭5次吃拿卡要 警惕“罚款创收”抬头
内容摘要:办证、检测、现场评审都要收钱,并且要求企业请吃饭、送红包……近日,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五督查组在江苏省兴化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明察暗访时发现,该市市监局部分工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136856.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鳄雀鳝抓住了,但关注生态保护没有终点
下一篇:畅通农田机井,更要畅通信息渠道